李翔尘看在眼里,也有些动容,道:“老伯,没关系,你慢慢说,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说出来,我都帮你解决。”
那老伯擦拭了泪水,慢慢道:“以前邯城也有遭遇过水灾,不过没这次这么严重,百姓却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清理和重建,没想到这次水灾这么严重,却才几天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重新建造房屋了,而且还不用我们老百姓出一分钱,我这才来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出力的。”
“老伯您严重了,皇恩浩荡,这是华夏国的百姓应该享受的权利。”李翔尘也异常感动的说道。
这时李文生过来扶住了老伯,对李翔尘说:“将军,衙役搬了把椅子过来了,你可以站在高处和百姓们说几句话。”
李翔尘点头,站上了椅子,往四周看了看,那些百姓汗水盘陀的脸,满身泥土,一片历尽灾难的面孔,让李翔尘心中很不是滋味,受灾现场远比他想象的要残酷的多。李翔尘鼻子一酸,眼含泪花,用轻微哽咽的声音向周围的百姓说道:“父老乡亲们,此次天灾,大家受尽苦难,我十分的痛心,但是大家不要难过,灾难已经过去了,皇上,还有华夏国知道邯城灾情的人都十分的关心大家,我就是代表皇上,也代表我自己,来为大家家园的重建工作出力的。”
说得虽然都是千篇一律的话,不过却包含了深深的情感,古时的百姓几乎没有听过如此的论调,都安静下来,听李翔尘说话。
李翔尘继续道:“多余的话,我在这里也不多说了,不过我再强调一点,大家在重建家园时多出一分力,我不会让父老乡亲们掏一分钱,那些必须拆除的房屋,朝廷会帮你们重建,那些不必拆除的,朝廷会出钱帮你们修缮和处理,总之,知道大家积极配合我的工作,我保证不让大家出一分钱,就能住上比以前更好的房子,谁都能得到好处。”
李翔尘说得慷慨激昂,百姓们听到这等消息,无不欢呼雀跃,山呼万岁。
“还有,此次救灾结束后,我回到京城,一定向皇上禀明,要皇上免除邯城百姓的三年赋税。”李翔尘向百姓再一次保证,这并不是空头发票,他真的打算回去向华夏帝请命。
声音有限,其实后面的百姓根本就是看不到也听不到李翔尘在说些什么,只觉得前面的人呼喊着,自个也跟着起哄。
李翔尘又说了些安慰的话,这才作罢。
李文生又凑上来道:“李是否应该到这次遇难者的公墓去看看?”
李文生这哪里是建议,简直就是提醒。李翔尘被这么一提醒,醍醐灌顶,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虽然看起来有点像作秀,在古人及其重视家庭人伦关系的社会里,死者为大,祭祀死者,绝对是重中之重的一件事情。
李翔尘朝李文生点了点头,李文生会意,朝着人群又大声的说道:“接下来李将军要到此次遇难者集体合葬的公墓去祭拜,大家让出一条路来,也可以跟着将军一同前往。”
人群因为李文生的这句话,仿佛被劈开了一条道路一般,李翔尘走过之后,人群又合拢了,跟着李翔尘往公墓而去。
公墓建在邯城西南方向的山丘之上,从邯城出发,徒步行走要将近一个小时,李文生问李翔尘道:“李将军,是否要为你准备一匹马?”
李翔尘自然是答道:“不用了,我和百姓们一起走过去。”
公墓的设计和建造是请了富有名望的分水师来设计的,古人讲究风水,特别是这种重大灾难之后,公墓起的更大的作用就是慰藉那些往生者亲人们的心灵。李翔尘本来也不相信有风水这一说,不过他先前走了将近二十年的霉运,然后又遇到神仙一般的怪老头,把他弄到古代来,李翔尘就相信了有神鬼之说。
此次被洪水带去的生命有数千条,因为洪水发生的时间是在晚上,而且是决堤而出,并没有事先的警报,而且古人对洪水的防治经验远不如现代社会,消息的闭塞和传播手段的落后,直接导致了受灾死亡人数的增加。
大水泛滥,顷刻间淹没了那些建在低处的民舍,不牢固的房屋被洪水一冲,一下子就塌了,有些人就在睡梦中永久安详的离开了人世。反应比较快的,有的自己跑了出来,又的拉家带口的逃生,有些醒了却来不及逃走的,也随洪水去了。
洪水退后,邯城之内,尸体遍地,鱼虫满街,失去了亲人的人的悲鸣如同一片巨大的乌云笼罩在邯城上空,久久不能散去。
洪水发生后,当地官员就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消息快马加鞭的传到了京城,华夏帝也做了最快的反应,本来他是想派遣三皇子来此赈灾,不过三皇子却另有阴谋,推荐了李翔尘,得到了华夏帝的许可,李翔尘也马不停蹄的往邯城赶来。
李翔尘一到邯城,就向林知府提出要修建公墓的想法。这种想法在古代是从未出现过的,那时的人们最多将自己家族的人合葬在一起。但李翔尘这么一说,林知府也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,不过最好就是在大公墓之内将各个家族再做不同片的划分,这样可以省掉以后一些祭奠的麻烦,李翔尘也觉得有道理。